两个人关系再好
也有你不能侵犯的边界
前段日子,三毛的闺蜜薛幼春女士来苍山图书馆做分享,主题自然是围绕着三毛的生平故事。
换句俗套的话来理解,就是告诉你一些鲜为人知的三毛故事。
说实话,其实这种噱头的分享会,我常常会从骨子里有些抵触,觉得人一旦成名,一夜之间莫名就会冒出来一些声称是你生前密友的人,来带头消费你,以期给自己博取一些名气或其他好处。
那天刚好赶上手头没什么要紧的活儿,便溜达过去想看个热闹。
结果,却意外见识了上一辈挚友之间那种最是质朴的分寸感。
分享会开始之前,薛幼春老师便先做了两点说明与要求:
1、她希望现场来的朋友不要录像。
因为,她今天只是想跟真正喜欢三毛的那些人,聊聊三毛生前的一些小故事,而不希望因此对三毛进行曲解和误读。
2、她此行出发之前,曾郑重向三毛的家人报告了她的行程安排,甚至细致到要分享的具体内容,都一一报告清楚。
这件事没人要求她这么去做,但由于三毛对她来说是重要的人,所以,不伤害与不误解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事。
第一点,她在尽自己所能的守护好友的声誉与形象。
第二点,她在用一个人的自觉,去努力周全到好友家人的感受。
如此谨慎与谦卑的幼春老师,其实跟三毛有过很密切的书信往来,同在台湾,一个作家,一个画家,心灵相通,互通了很多挚友间特有的温存。
但这些,她不曾拿出来炫耀,更不会因为关系足够密切,就要大起底一些秘闻博人眼球。
真正的挚友,便是如此。
她们永远不会仗着关系密切,就失了彼此间互相敬重的分寸,反而更是要加倍地去照顾并体谅对方的感受。
而这样的人,才更值得交往。
最近,腾讯播出了一档真人秀综艺节目《心动的信号》。
很多人曾为上戏出身的女三李君婕叫屈,觉得连着两期都没男生喜欢她实在是这些大猪蹄子瞎了心。
其实,这个姑娘表现出来的最大问题便是,边界感模糊。
举其中一个场景的例子。
大家吃完晚餐后,李君婕心仪的男生奥斯卡主动提出要跟另一个女生向天歌一起去洗碗,她这个时候,做出的反应,竟然是以“喝粉粉”为名,跑去视察一番这俩人到底在干什么。
抛开女生对于感情是否该持有主动态度不说,但她在别人明显抛出排异信号时,依然要强行介入观察一番,这种不尊重别人边界感的“主动”,显然不会起到太好的作用。
所以,你纳闷,为什么一个男生可以对你礼貌接话,可以接受给你穿围裙小暧昧一下,还可以在你要求想要荡秋千时推你一下,唯独就在表白的关键点上,果断要推开你?
因为,无论是谈恋爱还是交朋友,能让人感到舒适的,永远都是那种知进退有分寸的人。
当你发现对方刻意不肯跟你深交时,问题很有可能出在了,你的某些表现失了分寸,从而给人家带来了不适感。
这种尴尬与不爽,通常不会写在对方的脸上。
但是,当你不知所以地想要跟对方的关系更进一步时,就会被果断推开。
不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也不是旁人翻脸无情。
而是你从未用自己该有的分寸,让对方放心地认为,你是一个可以交心、值得深入的人。
分寸感其实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多了是生分,少了是不懂事。
但那些无坚不摧的老情谊间,都形成了各自知根知底的交往模式与处事分寸。
总的来说,大家都介意的分寸感,也是有一定共性可循的:
1、交浅言深的自来熟,最是惹人反感。
那些跟某个大咖不过是会场上加个微信的点赞之交人士,就喜欢逢人吹嘘“我有一个很牛的朋友”怎样怎样,这种系列最容易被diss。
2、过度打探别人隐私。
你月薪到底多少啊?你爸妈到底做什么的啊?你家有几套房子啊?说说嘛,我又不是外人。
麻烦您行行好,自行翻滚去远方。
能把这类话问出口的,你还真是个外人。
3、好为人师,非要自以为是地指导你的人生。
我一个做自媒体的姐妹,说自己只会果断拉黑一类人,那就是一些费尽心思加上她,就是为了“教”她如何写作,甚至以导师的身份非要对她的婚姻指手画脚的人。
但让她哭笑不得的是,这些自以为一身武艺的“高人”,上来打个招呼都能三处病句。
4、不分场合乱开玩笑。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些人绝交,就是因为玩笑开过了。
有一次,一个朋友结婚,闹洞房时有一些丑态百出的现场,新娘一遍遍地说,这些照片你们可千万别发朋友圈啊,结果还是有一位伴娘欢脱地发出去了,引来一堆共同好友话里有话的评论,新娘一个电话打过去,很严肃地跟伴娘说,删了还能做朋友。结果伴娘还在那打哈哈,说有什么好在意的嘛……结果新娘直接拉黑对方,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看上去是新娘小气。
但其实是因为你不尊重别人的底线在先。
聪明人永远都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不是你足够优秀,你的朋友们就活该一直捧着你的臭脚。
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相处之道,是你得意时他知道收着点儿,你失意时他愿意自矮三分让你高兴高兴。
所以,那些受人敬重,私交关系更是多数铁磁儿的人,总是有着进退有度的大智慧。
因为懂分寸的人,更容易被信任,更容易被依赖,更容易被别人放在内心深处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正如孟非形容自己交友倾向那般,“有话你就说,但应该知道分寸。做主持人也好,做人也好,我都愿意和那种懂得分寸的人打交道”。
无论事业上的合作伙伴,还是生活场里的往来朋友,大家更愿意深交的,永远都是那些懂分寸、守分寸的人。
而这玄乎其玄的分寸,拿捏起来确实复杂。
最靠谱的分寸感,就是永远不要把突破你们情分的话说出口。
收购百丽,哪里来的自信?!